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內容簡介

中年後的心,就是在某天清晨,突然自覺人生好像又要開始!

  或許始自三十歲、四十歲,或是在五十歲、六十歲後,在不同年齡關卡,有人跨越、有人躊躇不前,但歲月還是推著他們前進。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無奈?如何面對衰老?如何面對病痛?如何面對時間?面對死亡?甚至面對種種變遷之中的,我們的尷尬、窘迫與笨拙?

  有沒有想過當你的這一生,擁抱著什麼樣的靈魂?
   
  忽然間,當你意識到人生過去一半了,還有一半你想做些什麼?
   
  如何讓後半人生展現出plus的價值?
   
  中年,或者更老以後,當然不一定代表著歸隱和休息,就算無常寂滅現前,就算不知道何時死亡會落在自己眼前,仍然要努力的做一個更圓滿的人,仍然要一程一程的往前行去,像希臘的蘇格拉底,死前還想學吹笛子,像佛陀在圓寂前,還好奇地想知道一種植物的屬性。
   
  本書就植基於這樣的努力心情,在生命落幕前,我們都還有值得努力的事物和理由。

  書中每一篇前面都有讓人思索的「選擇題」或「填充題」或「問答題」等等,從情緒勒索到年金改革,從自我情緒、身心的對待、人際與家庭關係、生命目標,到社會議題,再把這些文章,分別置「人」、「生」、「下」、「半」、「場」等五個篇章裡。讓我們從一個個問題出發,往前看或往後看人生種種,並在當下思索體悟。
   
  圓滿,是永無盡頭的追求。也許,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缺憾,但圓滿是一個心態和人格的完成,有了圓滿當作人生目標,我們就能一路前行,就算是缺憾也能發現美好。

★本書特色

  1.本書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和心理學教師,用中年後的人生習題,結合心理學、文化觀察、社會議題,廣泛探討了在人的一生中,特別是成熟、年齡漸長的下半生,不可避免的種種現象與議題,包括飲食男女,也包括生老病死與別離。

  2.柔軟又堅定的提出中年後的人生習題,再用體貼的心情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美好與缺憾。

  3.具體思索我們都會面對的生命課題。

  給熟齡者、身旁有熟齡親友,以及終有一天會是熟齡者的你!

★名家專文推薦

  徐瑞娟(魅麗雜誌社社長)
  羅智成(詩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呂政達


  台灣大學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班,曾擔任報社副刊主編、大學心理學教師,《張老師月刊》總編輯和《魅麗》雜誌總監等職,中年過後仍有作品問世。
 
  專長為文化和人格心理學,兼及宗教和文學等創作,他的寫作座右銘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寫作來源」。從自己的故事寫到別人的人生。最崇拜心理動力學家艾利克‧艾利克森的心理傳記作品如甘地和青年馬丁路德的傳記,也以艾利克森的生涯發展理論當作他服膺的寫作規則。

  呂政達常期許筆下具有心理學家榮格那樣的生命穿透力,文學作品曾獲多項文學獎大獎,如台北市文學獎散文首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等等,著作有《不落跑老爸》、《錦囊》、《散步去吃西米露》等書獲文化部和教育部好書獎,張艾嘉改編他的〈諸神的黃昏〉拍成短片,則收錄在《孤寂星球‧熱鬧人間》一書。

目錄

推薦序
代序
前言:讓將一半

【人:我最親愛的人】 
情緒勒索潛規則
歲月追上同學會
從怨偶到願偶
女人的兩段人生
熟年婚姻重開機
親情何價
老爸爸和大女兒
老媽媽的存摺
相逢老食堂
外祖母的單程車票
阿公的剪紙課
鋼木蘭老姊妹

【生:生命就是競爭力】
中年──生命最佳所在?
你期待年金改革嗎?
反老村忘記里
路長在腳上
酒店關門,老師就走
現代老人,超越極限
中年轉業心事多
遇見人生的導師
五十歲不宜?銀髮消費力大翻盤
斷捨離:你要多少才夠

【下:身體將要每況愈下?】
常住一身
履歷和病歷,都是人生
如果男人有月經
倒過來活的人生
最討厭的重陽禮物
老花眼:得到的和失去的
你想過哪種時間
不只是記住就好
記性和忘性
都是七年之癢的錯
誰來坐博愛座
你有多長照

【半:讓將一半給人間】
遺囑,最後的訴說
插管和人生
50PLUS,人生要更好
柯P的50PLUS測驗
用衣服講故事
你是老夫子還是大蕃薯
我們的生前追思會
以房養老,總有一天等到你
你要多愛瘋才夠?
你想老在哪裡
電玩英雄,傳奇不老

【場:換場後重新出發】
年金和慌心世代
超高齡未來,你在哪裡
往事可以如煙
甜蜜的十一月
這輩子的心願清單
川普熱效應
夕陽值得無限好
同理心地圖
回到緩慢
退休後的天空
活到老,更有理由學到老
老去歲月,照樣迎光茁壯
這一生的美好缺撼
 

推薦序

自我對話的小旅程
魅麗雜誌社長 徐瑞娟


  十年前,《魅麗》雜誌創刊時,大膽說出我們是做給四十熟女看的,想要顛覆大家對四十的印象和想像,當時我們想的是一個外表性感、內心感性的樣貌,追逐的社會和自我肯定。
   
  直到政達來《魅麗》擔任編輯總監,我們才透過他的文字之美進入到內在心靈的世界,從追逐所謂的「肯定」,不管是外界或自己的認同,轉進到探索生命本質與生活哲學的路線。
   
  很想藉政達新書問世之際,向他表達感謝之意,他開啟了一扇窗,讓《魅麗》看到每個生命故事背後的動人之處。每每我在政達的故事中落淚,心中隱隱作痛卻又能找到力量,走過大半人生後,也才能體會生命中每個發生;美好中仍有缺憾,缺憾中仍看見美好。
   
  閱讀政達的文字,不能用理性腦袋去思維考量,不要著重在故事布局或結局,需要你靜靜的,像一場儀式般,跟著文字流動,是一場自我對話的小旅程。當你眼眶濕潤,那是你靈魂的觸動,請讓這種感覺多停留一下,生活中多一些感動的時刻,你的心會更柔軟,生活會更輕易呢!

推薦序

提前長大的視野
羅智成(詩人)


  多年前,政達在我主編的「時代副刊」定期發表作品時,還是一個充滿銳利創意與才華的年輕創作者,熱愛電影、敏於當代思潮與種種藝文活動;在他介乎詩與扎記之間的作品裏,往往有著密度極高的思想或文字表達,令人印象深刻。
   
  多年後再相遇時,他身上發散出某種未預期的成熟與滄桑之感,則讓我驚覺:對「逝者如斯」的時間,我總是不夠敏感、充滿輕忽。
   
  但是我更未預期到的,應該是他這一本《中年後的心:記得這一生的美好和缺憾》了!
   
  雖然作為資深文青的腔調還在,但是在這本書裡頭,他所探討的主題,以及議論的方式卻截然不同了!變得非常……非常接近生活的現實……或未經文學筆法雕飾的某種生命本質……太接近了,我甚至覺得我應該不是他所預設的讀者──但是,(這本書提醒了我)我其實一直都應該是,只是不想知道,或忘記了!
   
  在《中年後的心:記得這一生的美好和缺憾》一書當中,政達根據他個人的生活體驗、閱讀與觀察,廣泛探討了在人的一生中,特別是成熟、年齡漸長的下半生,不可避免的種種現象與議題,包括飲食男女、包括生老病死與別離。
   
  他隨事起興,看似筆法閑散,卻又仔細架構出一套嚴謹的體例。每篇文章的開頭,都像是自問自答的設問:「這是一個選擇題」、「這是一個填充題」、「練習題」、「是非題」甚至「公投題」……然後再把這些體例類似的文章,分別置「人」、「生」、「下」、「半」、「場」等五個篇章裡。從中,你可以看到他想把多年來的感觸與觀察體系化的企圖,更可以看到他透過一個「提前長大」的作者視野,所看到跟想到的種種問題與心得。
   
  為什麼我會想到「提前長大」這樣的比擬?因為政達提到的有些議題,特別是切入的角度與表達的重點,是聚焦於人類的平凡性與共同性才會凸顯出來的終極關懷: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無奈?如何面對衰老?如何面對病痛?如何面對時間?面對死亡?甚至面對種種變遷之中的,我們的尷尬、窘迫與笨拙?在當代「現世人本主義」的氛圍下,這些發生在醫院、養老院或各個被刻意迴避的生命現場的情境,往往被急於追求、急於享受或精疲力竭於應付當下生活的都會中產階級大衆盡量往後拖延、不想面對。
   
  也因為這樣,這本書自始就帶著濃濃的哲學趣味甚至宗教性格,因為它會不停地讓我們意識到生命的脆弱、有限、自身能力的不足,而迫使我們改變自己的態度、慣性思維或一廂情願的期待,朝著某種沉默,卻無所遁逃、巨大無比的真相靠近。
   
  另外,「提前長大」也反襯出比政達年長,卻始終「迴避長大」的我,在這本書裡頭所受到的震懾與教訓。
   
  但是政達本質上是個人文作家,他並未繼續向那個方向前行,他也不是諮商、指南型的「Know-how」作者。他進入中老年人現實生活駁雜的場域,在彼,人類的雄心、創意已經褪色,只有細瑣卻實際的問題纏身:中年轉業、女性未婚、年金改革、銀髮消費、長照、插管、遺囑,甚至一些女性獨有、切身的問題,他也能娓娓道來,像一個充滿理解與關懷的長者;但他不滯留在個別、特定的問題上,不去做詳細報導,也不做深入討論。在他的字裡行間裡,最引人注意的是來自電影的典故、對白,心理學上的概念以及各式閱讀裡的心得,而非數據或資訊;他提供思索的契機與線索,卻不給答案。
   
  這是因為在每一個人的生命裡,每一個情境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艱困難解甚至無解的,我們沒有辦法給他們完美的建議,也拒絕提供廉價的處方;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透過「提前長大」,為讀者或其他人提前去體驗、思考與傳達吧!
   
  在他要出版的這本書裡,我似乎找到了之前的政達和之後的他,差異如此巨大的線索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53872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68頁 / 15 x 21 x 1.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內容連載

〈情緒勒索潛規則〉
 
這是一則選擇題:你當然聽過情緒勒索,說不定也深受其害,在這些勒索的語言中,哪些是你曾被講,或者自己也講過的:一、你很不孝。二、你一點也不在乎我。三、我這麼愛你,你卻做出讓我傷心的事。四、我都是為你好,你知不知道?
 
好像有項統計說,以前當父母和孩子吵架,到不可開交的時候,最常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你真不孝」。
   
我為此訪問了一名四十多歲,父親早逝,還跟媽媽住在一起的女兒,據她表示,她的朋友同學裡面,幾乎每個人都被媽媽說過不孝。媽媽數說起勁:「我在妳身上花了最多的錢,表示我最愛妳。」每次吵架,女兒就躲進浴室,嘴邊卻嘟嚷著:「妳為我花最多的錢,又不表示妳最愛我。」我則認為,這種最常見的情緒勒索,當然和孝不孝順沒有關係,比較接近權力的語言,好像這個媽媽用生氣的語言在說著內心的獨白:「在這個家裡面,妳別誤會了,我當然還是老大。」
   
情緒勒索,最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圍繞著負面情緒的表達,這個公式如下:如果他那麼在乎我,如果他真的喜歡我,我的要求他一定會接受。內心的潛規則其實是,用傷心、憤怒和情緒來操控對方,達到我的願望。
   
當我們年輕時,遇上父母或是親密伴侶的情緒勒索,反應往往是討好、屈從或是接受對方的要求,但我們自己的感覺是不好的,就好像真的被抓住了小辮子,如果對方想要控制我們,就來上這麼一招。
   
等到我們年紀漸長,小孩也長大了,權威的位置易位,發現自己講的話,晚輩也不再那麼地在意時,我們自己也變成了發出情緒勒索的人。這時,年長者變成了年輕一輩的情緒壓力,如此循環重演。
   
其實,情緒勒索會一直的存在,因為它既廉價,有時也頗管用,年輕時,我們不想讓父母親生氣難過,會有人勸你「你就讓著他,少說兩句嘛。」有一天,當你聽見晚輩也這樣的耳語時,你應該相信,也是改變的時候了。負面情緒非常難以對付,因為我們過於重視「勒索」,卻往往忽略了負面情緒的表達。
 

 

 

 

李白是天上的仙,汪洋恣肆著大唐的榮耀,眼裡閃爍著「飛流直下三千尺」「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與光華。 王維是世間的佛,風自八方來他如如不動,一心嚮往「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從容與淡然。 陶淵明是世外的士,若為自由故,名利皆可拋,他愛著的是「田裡鋤把草,風裡打個滾」的無拘無束。 但杜甫,就在我們中間,平凡如芥,卻生就一顆悲憫之心,眷愛著萬物蒼生。 ... 有時候覺得,他就像一個天真的小老頭,多情善感,常常握著別人的手,未語淚先流…… 這個悲催的官二代 ... 杜甫是一個標準的官二代。 早年時,他跟所有富家公子哥一樣,在老爸的資助下到處旅旅遊、寫寫詩,體驗人生。 意氣風發的少年,早就立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弘志;24歲第一次科舉落榜,對他來說不過「天空飄過五個字,那都不是事」,轉身就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語。 然而,命運卻從來沒有打算眷顧他。 晃蕩了十多年後,奔四的杜甫終於下定決心好好考試,卻偏遇到了權相李林甫導演的「野無遺賢」鬧劇,再度落榜。 杜甫不甘心,客居長安,開始了奔走拜謁,可惜此路亦不通。 這時,杜甫的老爸早就去世了,沒有了經濟支援的他,只能靠「賣藥都市,寄食友朋」為生,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悽苦生活。 ... 公元755年,44歲的杜甫終於等來了一個看守兵器庫的小官職。眼看生活有了點轉機,回家省親時卻發現小兒子餓死了。 也就在這一年,安史之亂爆發了,太平日子已經遠去。 懷才不遇、么兒早逝、民不聊生——若是李白經歷這些,大約會咒罵一番,繼續流連山水酒肆;若是陶淵明,定會瀟灑轉身,高呼「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但這正是杜甫的偉大之處,面對人生最困頓的境遇,他不逃避,也不消極,反而由一己之痛念及眾人,「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變得更加慈悲與柔軟。 哪怕君負我,我定不負君 ...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一家本已去避難,卻時刻關注著朝廷的消息。 一聽說新皇肅宗即位,杜甫馬上隻身一人去投奔,想為朝廷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可惜半路被叛軍抓住,困在了長安。 春天來了,長安城中滿目瘡痍,再不見往日繁華,他涕淚橫流,寫下了感人肺腑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終於見到皇帝,卻因言辭不合時宜而不受待見,被貶又被貶。但他仍舊一片丹心向陽開,千方百計獻計獻策。 後來他流落成都,好不容易建起來的草房被狂風掀了頂,還被小孩子們欺負。他卻更加同情廣大人民: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公元763年的春天,杜甫得到朝廷收復失地的消息,他當即欣喜若狂地寫下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有人求一己之名,有人追一己之利,但杜甫這個人,心裡除了國家命運、人民悲苦,幾乎沒有自己。 ... 老杜,你真的很可愛 ... 戰亂中,杜甫與妻子離散,「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兄弟們也不知道散落何處,「我今日夜憂,諸弟各異方」。 自顧不暇之際,他仍關心那些在苦難中掙扎的陌生人。 他同情織造綢帛的貧寒婦女,「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他心疼天寒織網的漁夫,「漁父天寒網罟凍」;他為底層人民鳴不平,「河間尚征伐,汝骨在空城」,「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 甚至身邊的雞鴨馬雁,他都不忍心它們受苦。 為避戰亂,杜甫曾徙住夔州西閣。 當時他家裡養了很多雞,因為不忍雞失去自由,他家的雞都是放養的,可以在院子裡自由走動。 但是有一天杜甫發現他愛憐的雞們,吃起小蟲和螞蟻來竟然毫不留情! ... 小蟲和螞蟻也是生命啊,雞怎麼可以這樣呢?為了保護庭院裡的蟲蟻,杜甫決定把雞賣了。 但又想到這些雞被賣後會遭到宰殺,實在於心不忍,杜甫又趕快命僕人把雞放了,「蟲雞於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縛」。 他也為自己的老馬感到傷懷。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和家人逃難到秦州,他乘坐多年的老馬累得病倒了。 杜甫非常傷心,也很感激它能一路陪伴自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 即使是庭院中的小草,杜甫也是百般愛憐。 「步履宜輕過」,經過它們的時候,腳步一定要輕輕,不要隨意踐踏。 他還為決明草生存的艱辛而淚下:「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 ... 在杜甫的詩作里,隨處可見這般天真的悲憫心腸。想像著這個老頭忙前忙後,為這個擔憂那個傷感,常常笑著笑著就哭了。 弘一法師圓寂前,曾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角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 他們都一樣,對世間萬物都懷著一顆慈愛之心,對所有生命懷著憐憫與敬畏。 愛,同情,悲憫,是人性中最閃耀最可貴的品質。 「詩聖」雖只有一人,但我們卻可常懷悲憫之心,思齊焉。 #文人墨客#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jao4n9y.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6995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田尾倦怠、疲勞改善中醫診所建國科大附近推薦四肢麻痺中醫推薦鹿谷鄉耳鳴看什麼科水里入睡困難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水里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看什麼科 溪湖胸悶治療中醫 把脈超神的溪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埔心強迫症改善中醫診所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肌肉疼痛中醫推薦 治療效果不錯的溪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福興肌肉疼痛中醫推薦 花壇體溫控制功能異常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彰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埔里倦怠、疲勞中醫推薦 國姓鄉昏眩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當地人都推薦的鹿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q52dd60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